找到相关内容50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雍仲本教著名寺院尕米寺考述

    经事务的人。僧众学经,辩论以及考取格西学位等事务,就由他来协助堪布来管理。翁则和雄赖巴虽是扎仓的领导,但是他们不掌握寺院的经济,政治大权。生活来源,主要靠念经,布施等,是宗教职业者。  “议仓”及其...僧职人员;  ⑤ “亿恰哇”意为:念书的人,他们从事宗教哲学和藏语文研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修,有的可以取得格西学位和更远大的前程。约占全寺僧人的四分之一。是该肆意的正统。又是藏族的知识分子。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2752171.html
  • 近现代文化精神的一个动力

    面对西学冲击的种种文化思潮,人文思想界亦彰显出或趋于固守或趋于前卫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基本色彩——近现代文化又一次呈现出先秦百家时期的活跃争锋。就其后者的表现来审察,虽然当时的文化先驱们于古今中外各有所重...对抗作为当时占有强势话语的西学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的自觉反应也。   文化思潮的变化特点是与社会大环境的变迁改革息息相关,当时致力于政体改良或民族革命的康有为、谭嗣同、章太炎等,亦多将佛学作为其理论工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4152300.html
  • 中国近代居士佛学略论

    枪炮和洋货大量涌入的西方宗教及文化思想,造成了无可避免的信仰危机和价值失衡。世俗民间迷信活动借机活跃起来,知识阶层则在西学的冲击之下心理憔悴。可以说,近代中国知识阶层面对着一个前所未有的两难处境:一方面既要迎接来自西方的先进文化,又要抵御西方的文化侵略;另方面既要批判固有传统,又要维护民族文化的自尊。当此形势下,许多知识分子在从西学中寻找批判的武器的同时,又不得不从固有传统中求索回应西学的理论与方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60558248.html
  • 试论藏传佛教对藏区出版文化的影响

    札仓是拉萨三大寺中的中坚组织,堪布是札仓的最高级首领,它必须要取得格西学位方能任职(格西是学位的名称,意为善知识和广识博学)。贝恰娃是修习显教的僧员,原则上贝恰娃必须通过 《释量论》、《现观庄严论》等五部大论必修课的学习,才能以参加辩论的方法考取格西学位。  一所寺院,犹如一所学府。格鲁派在藏区的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就设有闻思学院、时轮学院、医药学院、上续部、下续部和喜金刚六大学院。文化教育体系...

    梁成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05469123.html
  • 论现代性语境下的佛教经典诠释

    也正是在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在这一时期,佛教或佛教经典诠释者所遭遇的危机与冲突可谓亘古未有,佛教必须吸纳西学,回应科学主义,证明自身与现代性观念并不相冲突,才能获得新的存在价值。林镇国认为,欧阳、吕澂师徒所推动的唯识学复兴运动,并以此衡量台贤等宗的思潮,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一致认为‘西学’是获致变革图强的途径,其中尤以西方知识之辨析精神与富逻辑性最为中土所缺;相较之...

    张云江

    |论现代性语境下的佛教经典诠释|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45273647.html
  • 长安佛教逻辑研究

    (明万历二十九年),意大利人、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到了北京。他带来了自鸣钟、三棱镜、日晷仪、天主像、圣母像以及《几何原本》、《逻辑》等中国士大夫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西物、西学。这些西物、西学令中国士人大开眼界。徐光启、李之藻等倾慕于西学,先后翻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同文算指》、《测量法义》、《名理探》等大量西方科学著作。《名理探》原名《亚里士多德辩证法概论》,此处所谓...

    关兴丽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323393388.html
  • 【 惟觉谈禅 】:佛法的教育内涵

    ,无论其所处的环境为何,往往都缺乏一种安定感。如果心不能安定,做事就会冲动,容易犯错。为改善现代人焦躁不安的心理性格,普台中小学的立校宗旨,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除了西方智识技能的传授外,著重中国...

    惟觉老和尚

    教育|佛法|佛教教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1453522088.html
  • 如何运用佛法教育和影响下一代

    安定,做事就会冲动,容易犯错。为改善现代人焦躁不安的心理性格,普台中小学的立校宗旨,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除了西方智识技能的传授外,著重中国文化伦理道德教育;此外,更辅之以佛法禅宗的心性教育,以慈悲...

    惟觉老和尚

    |道德|教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2/2044062342.html
  • 五四运动前后佛教近代化趋势窥豹

    西学,二为儒学、三为佛学。嗣后,以康有为、杨仁山为代表的中国近代第二代士大夫阶层及以梁启超、谭嗣同、章太吴为代表的第三代士大夫阶层,更是在文物准新变化的社会革命旗帜的同时,努力发掘佛教的“众生平等”...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5041110.html
  • 融入佛家人本精神 陈盛沺参透企业竞合——当集团老板遇上佛学大师

    时间很漫长。在下色拉寺学习佛法,必须历经三十一年的求学过程、至少要能背诵六千五百部佛经,才能取得格西学位(相当于博士学位)。和企业比起来,差别在于佛教非常人性,没有“留级重修制度”,企业则还是重视培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0648040.html